以大紅袍?為象征的武夷山巖茶文化博大精深。而大紅袍文化解讀的多元性,又使得大紅袍彰顯著別具一格的吸引力。這背后,是武夷巖茶源遠流長的歷史,是武夷巖茶數(shù)不勝數(shù)的品種。因為歷史悠久,所以每個歷史階段的解讀都會飽含著時代的深情;因為品種繁多,所以茶人們探求的感官體驗和審美追求,也自有洞見和妙賞。仰之彌高,俯之彌深。
大紅袍是個傳說
關于大紅袍的傳說,這是大家最耳熟能詳?shù)牟糠?,就不在此詳述了。不管是“學子趕考”和“猴兒采青”的故事,還是“半壁江山”作為國禮饋贈的佳話,這些都離我們的日常生活漸行漸遠,與我們實際的關系不大了??墒谴蠹t袍母樹六年前留養(yǎng)停采和次年大紅袍被國家博物館收藏,則真正讓大家感受到大紅袍于現(xiàn)世所締造的傳奇,這種傳奇絕不亞于古老的傳說和動人的佳話,大紅袍茶葉通過拍賣為世人所稱道之舉,又因此增添了時代的氣息。
大紅袍作為傳說的部分,是她作為文化符號固有的一部分,也是她隨世情變遷,被不斷更新的部分。但無論是固有還是更新部分,大紅袍因傳說而神格化的事實從來未曾改變過。
大紅袍是個品種
武夷巖茶有“四大名樅”之說,即“大紅袍、水金龜、鐵羅漢、白雞冠”。叢,即指茶樹。從字面上不難理解,大紅袍是種茶樹品種。武夷名樅則由各巖專選一、二株品質特優(yōu)的茶樹單獨采制而來,這說明大紅袍作為品種茶,和山場的概念是緊密相關的。據(jù)載,大紅袍原栽于九龍窠及北斗峰、竹窠等處。林馥泉先生1941年調查認為:“真本大紅袍在九龍窠的巖腳下。”今人多以此說為準。
可惜,當年林先生只談到山場,并沒有明確地說明九龍窠的真本大紅袍究竟屬于哪個品種。在現(xiàn)存的母樹中,多有傾向于大紅袍即奇丹的說法(另外兩種是雀舌和北斗),但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:大紅袍是個茶樹品種。
大紅袍是個流派
武夷山茶樹按來源分為兩大類:一類是武夷山當?shù)夭铇淦贩N——武夷菜茶及從中選育出的各類單樅、名樅茶樹群體,如巖茶兩大當家品種之一的肉桂;一類是引進品種,主要是近幾十年至近百年來引進的,如另一款當家品種水仙,以及毛蟹、佛手、梅占、黃棪等其他無性系品種。
武夷山巖茶種質資源與成品茶名的變化因各個時期選育技術的發(fā)展而變化。據(jù)相關資料,僅1980年武夷山茶科所重新收錄的巖茶名樅、單樅就多達216種。然而,兩大當家品種“肉桂”和“水仙”分別占去當前巖茶產(chǎn)量的60%和30%左右,而其他茶類只占10%,正因為武夷巖茶名叢、單叢名目不勝其多,為了便于傳播,大家約定俗成,將小品種茶統(tǒng)稱為“大紅袍”。這種做法,實質上保護了名目繁多但數(shù)量有限的品種茶,以免被兩大當家品種所湮沒。
大紅袍是個印記
從第三點我們可以了解,被統(tǒng)稱為“大紅袍”的這部分小品種茶產(chǎn)能都極為有限,所以為了盡量滿足茶人們對巖茶的鐘愛,商品化大紅袍即拼配大紅袍則應運而生。初始巖茶的朋友,往往都對“拼配大紅袍”有誤讀,好像“拼配茶”不地道,不純正,是“掛羊頭賣狗肉”。其實,這還是缺乏對拼配工藝的了解。
巖茶的拼配過程,既是一個價值發(fā)掘的過程,又是一個價值重組的過程。比如取某種茶的香,取某種茶的水,取某種茶的回甘等等,這不僅要嚴格把關原料的取材,制作者還需要具備高超的審評能力,以使經(jīng)過多個品種拼配出的精茶有真本大紅袍的口感和韻味。這種拼配茶因為有多種原料,各取所需各用其長,因此在命名時,不好厚此薄彼,干脆就統(tǒng)一稱為大紅袍。
武夷巖茶的拼配工藝,是大紅袍市場化的貢獻,她成為了巖茶的一個印記,也是巖茶文化的一種延伸。
文丨徐謙
所有原創(chuàng)文章,言論僅代表本人。
本刊轉載文章及圖片非盈利用途,若侵權,請聯(lián)系刪除。